余自读书始,即偏好诗词,特别是对苏东坡的诗词情有独钟、爱不释手,大概源于黄州人之故吧,自觉亲近无比。
近期细品过随园散人之《当李清照遇见苏东坡》一书后,似离东坡更近。他的笔下,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大气纵横、豪迈旷达;且再品其诗词后,发现先生豪迈中其实是不缺柔情与风种的,更从先生一生刚正不阿、廉洁为官、坚守清贫的风骨气度里尝出了“务农之愉的清欢之味”。
甘守清贫
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居黄州近5年,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七百余篇脍炙人口的作品被后世传颂。
“东坡居士”的自号也在黄州诞生,被后人尊称为“东坡先生”。东坡先生一生清正廉洁,刚直不阿,颇具君子风范。被贬黄州之时,已是在宋朝历任过二十多年高官的“士大夫、官二代、官宦世家”,按理说应颇有些积蓄,然先生一家度日却十分艰难,足见其清廉为官的底色。
他给友人章惇去过一封信,在《与章子厚书》中写道:“黄州僻陋多雨,气象昏昏也。鱼稻薪炭颇贱,甚与穷者相宜。然轼平生未尝作活计……俸入所得,随手辄尽。”又给挚友秦观《答秦太虚书》的信中,更是对眼下困窘的生活进行了详细描述。此时他并无收入来源,囊中余钱约可支撑一年。为保证一家老小的基本生活,他不得不采用量入为出之法:每月初一,取四千五百钱,平分为三十等份,穿绳悬于屋梁之上,每日取用一份,当日若有盈余,则存贮于大竹筒中,作为日后招待宾客的资金。先生“以廉为荣、甘守清贫”的气节令人敬佩。
与农结缘
“提笔为民书疾苦,置笔躬身务农事”。生性豁达的东坡先生从容面对生活的困境。其友马正卿得知其生活困苦,主动到黄州找到他,并向黄州太守徐君猷求情,徐太守本就钦慕苏轼的才华和人品,于是把黄州城东面缓坡上的一块营房废荒地划给他,这“东坡”是营房旧址,瓦砾遍地,杂草丛生。
先生甚喜,带领全家开荒垦地,清除瓦砾,朝夕忙碌,终于整理出田地来。自此,东坡先生与黄州农业结下不解之缘,对农业一窍不通的苏东坡,向农夫请教,引来山泉入地,学会了小麦、水稻和蔬菜瓜果的种植技术,又与友人讨得几株茶树学习种茶,带领全家过上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这“东边山坡”便是先生与黄州农业的结缘之地。
特色美食
“人间有味是清欢”。苏东坡先生善于苦中寻乐,在黄州过着山坡事农、服鱼侍笋、自烹自乐的“人间有味是清欢”的俭居生活,从廉价中寻觅人间珍馐,在烹饪里探寻“舌尖美味”,更把独具特色的黄州农产品渲染得淋漓尽致。先生说过,黄州有三好,鲜美的鱼肉、便宜的猪肉和清脆的山笋。
黄州——鱼美笋香:
《初到黄州》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初到黄州的时候,苏东坡先生就领略品尝了黄州特色农产品——肥美的江鱼和清香的竹笋。他知道此地水质清甜,鱼肉细腻鲜嫩,煲鱼汤是为上佳之选,就连游览赤壁之时也不忘携鱼同乐,“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黄州——好猪肉:
《猪肉颂》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先生爱上烹饪黄州的猪肉,要“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自此,“贫者不解煮”的“东坡肉”名噪天下,后世广为流传,成为“垂涎三尺”的一道人间美味,先生也将一生中最具烟火气的作品留给了黄州。听闻诞生在黄州的“东坡肉”已被外地注册品牌,甚觉惋惜。继而又想,“黄州好猪肉”又何尝不是先生留给我们的一张“无可替代”的农业品牌呢!
黄州——蒿笋试春盘: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冬天早晨细雨斜风天气微寒,淡淡的烟雾和稀疏的杨柳使初晴后的沙滩更妩媚。洛涧入淮后水势一片茫茫。乳色鲜白的好茶伴着新鲜如翡翠般的春蔬,这野餐的味道着实不错。而人间真正有滋味的还是清淡的欢愉。
这首词是先生离开黄州赴河南上任途中所作,可以看出先生对未来生活的浪漫期待,也有对黄州竹笋的念念不忘,同时饱含“用清淡作乐,以清廉为欢”的人生至高境界。
东坡先生的思想与情怀犹如一本厚重之书,我想我才刚刚翻开第一页而已。他为官40余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中最具特色和丰富多彩的一个人,不仅作品封神,杂学也非常丰富,是一位集文学家、美食家、酿酒家等于一身的“人间烟火”巨匠。先生一生桀骜不驯,清正廉洁,爱民如子,其风骨深受老百姓的爱戴。先生特别注重清正廉洁,节俭自律,极力反对贪腐和奢侈,浩然正气永世长存。
假如时空真的可以穿越,先生可愿跨越千年故地重游今日之黄州?
先生可知,今日之黄州,畜牧养殖业在全国虽然算不得规模,然家禽奶牛养殖业发展却甚为迅猛,生猪年出栏量已6万余头,生态养殖技术的推崇使猪肉品质得到保障,让“贵者皆肯食,贫者也解煮”。
先生可知,今日之黄州,鱼苗孵化在全国拔得头筹,为保资源不枯竭、鱼鲜味更美,水质环保力度空前,长江渔业十年禁捕“打非断链”行动,就为了重现先生之“长江绕郭知鱼美”。
先生可知,今日之黄州,已建设有一万余亩的种植大棚,不受季节限制的各色瓜果、稀蔬应有尽有,先生再也不用期待一年只有一次的“蓼茸蒿笋试春盘”。
先生可知,今日之黄州,您诗词赋里的佳句已缔结成黄州山水的灵气,千年遗爱已化作“遗爱清风”的十二美景。黄州人,爱东坡胜过爱自己,渐具影响力的东坡庙会与其说是以先生之名大兴商业之风,倒不如说是借先生之志再塑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