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上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的应有之义,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更是英山加快绿色崛起的重大举措。今年来,英山县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传承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一手抓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一手抓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谱写了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课题,深入全县进行走访座谈,并在调研基础上进行思考与研究,分析其工作成效、问题困难及对策建议,旨在加强实践指导,以更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助推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成效及经验
(一)基本情况。脱贫攻坚全面收官以后,“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英山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系列决策部署,以“全域旅游”理念谋划推进乡村建设行动,以美丽乡村建设持续用力打造更加美丽的全域旅游示范区,以“六个坚持”在乡村振兴上作出示范、形成标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总会会长陈竺,等领导同志,先后深入英山县调研指导乡村振兴工作,对该县给予充分肯定。
(二)经验做法。英山县在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创造的经验和做法,主要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突出支部引领作用,高举党建引领旗帜,选优配强驻村工作队,积极探索实施农村党员分类管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业,激发党员干部内生动力。例如,金铺镇龙珠村通过“全流程分类”,坚持立足实际,以党建为引领,以乡村振兴为目标,强力推进产业发展,激励党员做实事,促使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得到提升。目前,金铺镇已形成“党建引领、产业振兴;支部认领、党员带头”的生动局面,切实让老百姓由“跟着我干”向“我要干”转变。
二是坚持规划先行。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特色、连片发展、先建后补”,有效统筹资金、政策、项目集中支持乡村振兴先行区、示范区建设,促进全县实现“农业生产优、农村生态美、农民生活富”的目标。编制完成《英山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制定《英山县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指导意见》《关于建设乡村振兴先行区的指导意见》。全县已有131个行政村完成村庄规划设计。全县共确定县级乡村振兴先行区1个、示范区1个,乡镇级乡村振兴示范区10个,涵盖64个村(社区)。例如,方家咀乡千斤坪村是红四军鸡鸣河会议旧址所在地,今年被中组部确定为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自项目启动建设以来,方家咀乡按照规划先行、总体设计、逐项实施的原则,围绕“一核两线三园的”建设任务,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有效突出乡村特色,避免同质化发展。
三是坚持产业支撑。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招商引资、能人回乡等方式,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茶叶、中药材、蔬菜(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全县已整合投入资金2.41亿元,建设英山县辐照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英山县现代农业集约化育苗中心、大别山道地药材产业园等“三园”;投入资金2700万元,实施乡村振兴乡镇产业发展项目12个,每乡镇资金额度300万元。例如,孔家坊乡郑家冲村引进市场主体神峰山庄,成立村自强互助脱贫种养专业合作社,流转荒废的土地220亩,建起果木基地、蔬菜基地、养殖基地和旅游基地。2020年,郑家冲村村集体年收入过15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6000元左右。
四是坚持生态优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启动实施一批小微水体治理,达到“三无”(污水无直排、水面无漂浮物、岸边无垃圾)目标。全县313个村逐村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成垃圾回收站46家,大型中转站2家,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设施实现100%全覆盖。持续抓好农村厕所革命,累计建成农户无害化卫生厕所945座。例如:金家铺镇东冲坳村按照“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的农村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理机制,形成农村垃圾全面长效治理体系,实现乡村整洁干净舒适宜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乡村。
五是坚持以人为本。谋划民生工程、补齐民生短板,做好民生实事。围绕乡村公共文化、教育、体育、医疗卫生、养老托幼、电商快递物流、综合服务等方面,建成一批便民利民、服务村民群众效果明显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全县已投入资金8000万元,建设“四好农村路”;投入资金2000万元,提升村级基础公共服务设施;投入资金200万元,实施水、电、路、厕、房、网、环境改善“七到农家”工程。例如,英山县红十字会捐建博爱家园和博爱卫生站,真正让村民享受到实惠与便利。其中,孔家坊乡王家畈村博爱卫生站和博爱家园,为该村2000多名群众和周边邻村近3000村民进行全民健身、医疗服务公益活动、应急避险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六是坚持移风易俗。把精神文明建设与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相结合,将道德讲堂活动与送文化下乡惠民演出相结合,把新时代乡风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编入《村规民约》中,成立“农村思想道德协会”等民间团体组织,开设爱心超市,引导村民讲文明、树新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例如:金家铺镇龙潭河村“两委”积极倡导以德治引领乡风文明,以法治推进乡村治理,积极创新普法教育形式,营造了人人安居乐业,家家和谐美满的村庄民风环境。
二、不足及困难
今年来,英山县紧紧围绕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保持靶心不散、频道不换、力度不减,全力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落实,全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该县乡村振兴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思路不清晰。一是缺少创新思维。在落实上级政策时,习惯于“照葫芦画瓢”,走别人走过的路,不敢提出新方案、探索新路子。比如有的村发展产业没有立足本村优势、特色资源,别村发展什么,就发展什么。二是缺少系统思维。不善于从全局上看问题,没有做到统筹协调、全盘考虑,导致人财物等资源浪费。比如,在道路建设过程中没有统筹路灯、电线、网线等安装,导致不少重复建设。三是缺少长期思维。有的村在布局谋划时倾向于做立刻产生效果的事,不想做打基础、谋长远的事情。比如在环境改造、污水整治过程中,把明面上的环境装点地漂漂亮亮,而对源头处、深层次的问题“无人问津”。
(二)产业发展不充分。一是市场化不够。产品质量在市场上没有突出的卖点,产业链处于低端,好东西卖出白菜价。比如,虽然利用了资源优势发展茶产业,但是只做低端的、粗略的加工,没有进行延伸精深加工,市场产品选择非常有限。二是品牌化不够。英山云雾茶和道地药材,在营销方面火力不猛、名声不响。比如,英山团黄贡茶公司在天猫上开的“团黄旗舰店”,主推的是信阳毛尖、销量最好的也是信阳毛尖,却不是本土的英山云雾。三是渠道化不够。英山优质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不多,在网上销售的平台较少,旗舰店屈指可数,被人推荐的不多,没有很好地利用网络平台打开走向全国的线上渠道。
(三)发展资金不均衡。一是配套资金不到位。乡村振兴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有的虽然争取了省、市、县财政资金支持,但其余部分主要靠镇、村投入,由于镇、村级经济实力有限,直接影响到工作的进展。二是项目资金不平衡。已经发展有起色的村,不愁项目;发展相对落后的村,很难争取到项目。三是使用质效不达标。有的虽然争取到了项目资金,但是未能招引到市场主体,不能带动整村的经济发展。有的村在资金没有用到刀刃上,甚至有的把项目资金挪作他用。
(四)人才资源不充足。一是年轻干部储备不足。村干部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基层村“两委”班子成员年龄偏大,年轻干部后备力量储备不足、培养不够,优秀“头雁”数量依然较少,乡村待遇不高,难以留住年轻人。二是乡村能人带动不足。村内缺少有水平、有能力、懂市场、能奉献的致富带头人,有能力的人不是外出发展就是谋求个人自身发展,没有利用自身优势,带动群众发家致富。三是技能人才帮助不足。缺少产业指导人才和懂农业种植与养殖的技术专家。有的村是自己摸石头过河,没有专业人才帮助规划、指导,导致虽有产业但效益不高。
(五)文明创建不到位。一是文明创建热情不高。村级干部的队伍力量较为薄弱,整体素质不高,又疲于应付各项工作,对于文明创建等创新性工作积极性不高,文明建设实践工作难以铺开。二是思想道德教育不强。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组织形式、人口构成日益多样化,农民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文化认同趋于多样化,对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三是文化阵地建设不力。部分农村文化阵地功能不足,文化载体相对单一,与农民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元化的文化需求之间有差距。有的农家书屋图书种类单调、陈旧过时,成了摆设;有些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的内容缺乏新颖,吸引力不足。
(六)基层治理不扎实。一是治理能力不强。有的村干部年龄结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缺之接受新事物的敏感度,工作缺乏主动性、创造性。有的对农村政策学习不够,执行中随意性强,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二是干部作风不正。有的干部群众意识淡泊,工作方法简单粗暴,致使一些本来可以妥善处理的矛盾激化。有的甚至违法违纪侵害农民利益,影响干群关系。三是法治观念滞后。一方面,有的干部依法办事的意识差,以言代法,以权代法,有的宗族势力称霸一方,干扰基层治理。另一方面,少数群众“信访不信法”,特别是群众纠纷、低保及贫困户申请等问题容易引发群众缠访、闹访、越级访,导致基层不稳。
三、意见及建议
突围县域经济,加快绿色崛起,核心在城镇,支撑在乡村。只要抢抓发展机遇,整合各方资源,发挥自身优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以城带乡、兴乡活城、城乡一体融合发展,做到“六个始终”,就一定能够高质量打造大别山乡村振兴样板区,绘就“山水为屏、田园入画、村庄为景、四季如诗”的壮美乡村画卷。
(一)要始终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守住乡村振兴风险底线。一是层层压紧压实责任。要坚持县乡村三级书记抓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全面压实县乡党委政府、行业部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等责任,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地见效。二是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要保持财政支持政策和资金规模总体稳定,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要分类做好帮扶政策的延续、优化、调整,确保政策连续性。继续稳定低保、特困供养等兜底救助类政策。三是做好巩固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与帮扶机制,对“三类人员”实施常态化监测并进行针对性帮扶。要强化脱贫人口产业发展、稳定就业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要加强衔接资金管理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确保持续发挥扶贫项目资产效益。
(二)要始终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夯实乡村振兴发展底盘。一是优化农业空间布局。立足各地资源禀赋,结合各地实际,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中药材产业带、果蔬产业带、茶叶产业带、特色粮油产业带建设,高标准打造产业之乡。二是壮大特色产业。聚焦英山特色产业,扶优扶强龙头企业。实施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加工升级、产业融合、科技创新工程,实施“链长制”,围绕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大力建设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设施农业、智慧农业,高标准建设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三是建设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生产能手集中,培育发展一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生产经营模式,构建“产加销、农工贸”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四是提升农业现代服务水平。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应用和推广,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应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打通全面提升农业服务水平,推动质量兴农、科技兴农、品牌强农。
(三)要始终推动城乡一体融合,激发乡村振兴发展动能。一是推动建设兴乡。大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中小河流域治理,推进农村水系综合治理工程向村级延伸。加强顶层规划,统筹推进差异化特色发展,找准定位打造一批特色小镇,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美丽乡村。二是推动人才下乡。建立农村指导员、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进科技进乡村、干部驻乡村、青年下乡村、乡贤回乡村;强化乡村人才培育,着力培育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民队伍。三是推动资本活乡。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大金融保险支农力度,推动金融资本进乡村,招引一批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市场主体,促进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四是推动旅游富乡。紧扣全域旅游发展布局,串点成线,全力打造乡村休闲度假区、红色旅游区、开发一批以红色、绿色、古色为主题的精品旅游线路,打造一批特色民宿集群和网红打卡地。五是推动改革强乡。探索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实现形式,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
(四)要始终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提升乡村振兴发展质量。一是建设幸福乡村。加强养老服务多元化供给,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加快县域医共体建设,建设“幼有所育、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幸福乡村。二是建设文明乡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村群众移风易俗,提升文明素养。三是建设美丽乡村。大力开展生态修复,严格落实河湖库长制,持续推进厕所革命、畜禽养殖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建设“水清、河畅、岸绿、路美”的美丽乡村。四是建设平安乡村。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深入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打击村霸、湾霸,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打造乡村治理品牌,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五)要始终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强化乡村振兴发展保障。一是构筑基层坚强堡垒。坚持强基固本,持续推进村级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着力打造凝聚力强,向心力强,组织力强的基层党组织。二是选优配强“村两委”。选优配强基层组织带头人,用好驻村工作队,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建好用活基层党建阵地,推动基层党组织“最后一公里”成为“最畅一公里”。三是发挥党员先锋作用。规范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服务工作,激励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让每一名基层党员干部都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急先锋”。四是严明纪律要求。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加大对乡村振兴工作的纪律监督,尤其要加强对项目资金使用的监督,把纪律贯穿于乡村振兴全过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纵深掘进,营造风清气正的基层环境。(英山县青干班第一小组)